「有“笔杆子”之称的中共宣传系统,是如何展开扩权之路?面对新媒体不断涌现,它如何“攻占”互联网?五花八门的“官方媒体”,究竟谁才能发出“最强音”?」

特约撰稿人 西西皮

2009年6月5日,河南济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3000多名群众演员在济源行政区广场歌唱祖国。
2009年6月5日,河南济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决定在全国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3000多名群众演员在济源行政区广场歌唱祖国。摄:Imagine China

北京,西长安街5号,一栋中西合璧的多层建筑占据着街角旧王府的位置。在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上,众多地标性建筑分列两侧,使这栋小楼显得毫不起眼。然而,此处却装载着全国意识形态的“大脑”——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宣部,作为中共最为核心的工作部门,自成立之初至今已近一世纪。仍掌握着庞大的宣传机器,决定着中国文化、艺术、教育的政策方向。

以中宣部为核心的宣传系统,无孔不入地蔓延至全国各地,从政府、媒体到企业、高校,数以万计的宣传官员将北京的旨意从中南海层层传递到最基层。

那么,中共在文宣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宣传系统的权力又有多大?面对新媒体不断涌现,它如何“攻占”互联网?五花八门的中国“官方媒体”,谁的声音才能真正代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