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权威发布”和“转载”开始大行其道,还要记者做什么?」

紹川

2017年11月24日,北京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虽未到幼儿园放学时间,有的家长提前将孩子接走。
2017年11月24日,北京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虽未到幼儿园放学时间,有的家长提前将孩子接走。摄:Imagine China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江歌案和近来的北京幼儿园事件,俨然已成为近期社会两大关注热点,身边不少人加入骂战,仿佛大陆社会和北京当局已经天昏地暗,不可救药。但对我这个传媒专业学生来讲,我较为关心事件的传播源和事件传播的流程,更有,传媒的缺位。也感谢《来福:肆无忌惮的删帖时代,“谣言”才是抵达真相的途径?》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些解答。

其实文中提到的理想社会传播学逻辑,有些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舆论导向与程序正义的可实践性。当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偏袒与干预,无论是传播学理论还是什么,通通都要失效。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并有效地发挥作用,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

这个连结里面,不只需要“强力打击”、“严正执法”,更需要透明公开的体制机制、出来承担推动议题的非政府组织和敢于挖掘真相的中立媒体。不然,豫章书院这种事件,在大众中的热度不过过眼云烟,消失一阵,又要死灰复燃。而在现今的党国体系内,不能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构萌芽。工会姓党、媒体姓党、千家万户全都姓了党,那就,天下太平了嘛!(毛泽东语)

我也关注到文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调查记者去哪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是想讲个故事,也许有些启发。

认识一些传媒界的朋友,其中一位对我说,他们这些传媒的尴尬,就是官媒不让报,他们报了也要即刻被删,毫无商讨余地;官媒露出口风,就要报;于是干脆一切跟住官媒,“权威发布”和“转载”开始大行其道,而他们自己则去做别的,比如财经地产和娱乐,哪个好欺负还有钱拿就做哪个。关于社会,最好就是做个小猫小狗翻不起浪花的社会小调查和娱乐市民的搞笑内容,帮忙塑造伟大中国梦,至于真相与良知,他沉默了一阵,发过来一段语音,语音里是一段沉默加一句“我都唔知”(我也不知道)。

隔著手机屏幕,我都能感到他似乎耸了下肩的无奈。

上课时,老师偶尔提及大陆传媒,谈到这种“转载文体”,话语中都多了几分讥讽,认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新闻,有这种“新闻”,还要记者做什么?再想起朋友的话,我也只好跟著左右尴尬地笑著。再看著中国新闻自由度在国际上的排名,我更只能无奈苦笑。

在需要调查记者和媒体“守门”的时候,大门敞开,数九寒冬的风全部灌了进来,而拆墙补墙的足球场老板正挺著好似十月怀胎的大肚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这是真实的场景,却又无限悲哀。

作为一个在香港读书的新闻及传播学生,我也曾想过回大陆做新闻的想法,但是看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我本能地就退缩了。

不是有多爱香港这个异乡,但看著“梦”阴霾密布,很多像我一样的对政经兴趣盎然的师兄姐都说,宁愿拎著穷苦香港的微薄人工吃不饱饭,也不愿意终日戴住无形枷锁手舞足蹈,还扮作很开心的样子。

在桌前写著文章,突然手机连响数声,本以为是什么商业推送,但打开一看才发现,是大小官媒们“洗地”的标题,“军方‘老虎团’称与涉事幼稚园无任何关系”、“北京当局称将严格排查,已经开展打击活动”......他们统一地,就像特朗普访华时把“故宫”打成“故官”一样,所有都是权威得不能再权威了。

可是逻辑呢?你又为什么突然来这么一句不知所谓的话,像是自动的承接,难道,你预设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吗?难道,你默许了所谓“谣言”的存在,甚至真实性?前言不搭后语,跟他们的“五毛”大军一样,不知为何而来,也不知为何而去,蔚为壮观,却又实为可笑。

再说,不去改革体制解决弊端,成日就靠“一阵风”,打压异己还是为民请命,谁知道?

要说清楚的是,北京当局对传媒“第四权”的监管作用,根本是忽视不见的,今天认为“党媒姓党”,明天“全国媒体都要跟党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要主导一切的”。好吧,这盛世,如你所愿。

再说一些题外话。

每当我经过万宁、莎莎和一些药舖,总能看见成群结队的人拎著行李箱,将一批一批奶粉和化妆品放入其中。

不说水货客的问题,我只是好奇,他们对北边广大的土地和社会,难道已经绝望了吗,不只是对当局,甚至连对产品也无从信任?或许只是价格吸引了他们,而我错怪了他们?

一个社会可以物质不富裕,但当最基本的信任也丧失,那这个社会结构距离崩坏也就不远了。不只是民众对政府的观感,更是民众对生活的无望。所谓“人穷志不短”,或许也可以这样解释?《精武门》日本武馆羞辱国人的那幅招牌,不是送给身体羸弱的国人,更是精神崩塌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