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一篇關於内觀的文,除了讓更多人認識這個技巧,也作爲自己的復習和提醒。首先必須説明的是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參加課程包括食宿都是費用全免,在全球各地都有中心,主要以捐款維持運作。接觸内觀前曾多次想嘗試禪修靜坐,但多數課程都是收費的且費用不低。無論口號如何聲明是以助人爲本,但凡涉及金錢就會讓我猶豫,不是因爲沒錢,而是會讓我有金錢利益爲主助人爲次的疑慮。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會這麽想,所以覺得有必要事先聲明。主要是想把一些我認爲有趣或具啓發性的重點做一個總結。


1.    關於智慧

智慧可分為三種:

聞慧(聽來的智慧)—— 例如藉著看書,聽演講等,從別人那裏學來的智慧。
思慧 (知性上的理解)—— 是在聽聞和閲讀過某種説法之後,予以思量,考慮其是否合理有用且實際,考量後覺得滿意,才信受奉行。
修慧 —— 來自於個人對真理親身的體驗與領悟。只有在自身之内,我們才能對實相有實際,直接而鮮活的體驗。

以老師舉的一個例子來説,聞慧好比在餐廳看著餐牌上的食物名稱,幻想會有多可口。思慧則是看其他客人用餐的表情,以理智猜想這食物是否真的可口。修慧就是把食物吃進口裏品嘗,自己親身體驗享用。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人生病了去看醫生,醫生開了藥單給他。若只是捧著藥單念誦“早上一顆晚上一顆” ,念多少遍病也不會好,這是聞慧。若還向醫生查詢藥物的成分作用,經瞭解後覺得藥單有效,四處與人爭辯他的醫生是最好的,卻始終沒把藥服下去,病還是不會好,那是思慧。只有依照藥方按時服藥,才看得見效果,這就是修慧。

運用在生活上,許多時候我們接觸新知識新技巧,若只是聽聞或閲讀,或進一步思考覺得有用,甚至到處與人爭辯企圖説服他人這是最好的,但沒有親身去體驗的話,這些都只是借來的智慧,并不屬於自己。唯有親自體驗過,才算擁有這個智慧。

不是自己親身體驗的智慧,充其量只能算是借來的智慧。


2.    關於無常

無常這個詞的意思大家應該都瞭解,但老師舉的例子讓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例子是你晚上點一根蠟燭或開一盞電燈。隔天早上這還是同一根蠟燭,同一盞燈光嗎?表面上看來是的。但蠟燭不斷在燃燒,每一刹那都在生滅,怎麽可能是同一根蠟燭?你說這盞燈是我在宜家買的,燈泡是我親自裝上去的,是我的燈我的電,那爲什麽每個月還得交電費?因爲燈雖然是你的,但電力公司時時刻刻不間斷的運作供應電力,供應過程極快到超越眼睛能看得見的速度,所以感覺不到。

還有一個很生動的例子,你在上班途中每天得過一條河,下班再過同一條河回家,那是同一條河嗎?如果一個人重複把頭潛入河裏再浮出水面,每一潛一浮間,河水一直不斷在流,怎麽還會是同一條河?

另一個例子是人的成長。你今天見到的同事,跟昨天或一年前,三年前見到的是同一個人嗎?一個小孩在嬰孩時期胖嘟嘟的很可愛,十年後再見長成另一個樣子,二十年三十年後又變了個樣。這個變化不是每隔十年,一個晚上睡覺時被神仙用魔杖點了一下隔天就成了另一個人。人的身體由微細的次原子粒子組成,每一秒以極高速度在經歷生滅變化,每一刹那都在死去重生。身和心沒有永恆不變的本體,都是一直不斷在變化,這是自然法則。同樣的周遭每一件事物都是不斷在變幻無常,我們肉眼看不到甚至感覺不到,卻無法忽視。


3.    關於美麗

一個少婦在準備晚餐的時候一根頭髮掉進丈夫的盤裏,丈夫大吼說這骯髒的頭髮!少婦生氣的說什麽骯髒的頭髮?昨晚你不是一整晚在説“好漂亮的頭髮,烏溜溜的秀髮”?同樣的,剛修完的指甲擦上指甲油很漂亮,不小心掉下一片在食物裏,你還覺得它漂亮嗎?你看一口白牙像一顆顆的珍珠,掉下一顆還是珍珠嗎?那只是一塊骨頭而已。再漂亮光滑的皮膚,削下來就沒了美感。所謂的“美麗”只是當屬於整體的時候,從整體分離就不再美麗。爲何要執著于這個虛幻的“美“?年紀大了頭髮變白是自然法則,即使把它染黑了,也只是看起來年輕,實際上并沒有差別。

接受並認清身體會衰老的實相,不對美麗產生執著就不會感傷,善用時間才是智慧。


4.    關於正念

人的念頭在腦中形成再轉變爲言語和身體上的行爲。例如一個人對與他有過節的人產生惡念,破口大駡他是豬是狗。另一祖父對著孫兒,慈愛的叫小豬小狗。同樣的言語,前者帶著惡念,後者卻帶著善念。又例如一個人為劫財朝另一個人捅了一刀把他殺死,另一邊一個醫生替病人開刀,手術失敗病人死了。行爲上都以一把刀結束另一個人的生命,但動機卻完全不一樣。言語和行爲固然重要,但心念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甚至時時捐款助人的人,内心卻時時算計咒駡他人,即使言行上看起來都是好的,心念卻不正。

心是一切行爲的先驅,言語和行爲都是投影。心存正念比言行舉止更重要。


5.    對“我”的執念

每一個人都是由無數微細的次原子粒子組成,“你”,“我”,“他” 只是為方便區別的稱呼而已。我們卻對這個“我”產生了執著。這個“我”又延伸到“我的”:我的錢,我的手錶,我的車子等等。

老師舉的例子也很有趣:朋友送的一個在國外買的手錶掉在地上壞了,手錶的零件在國内找不到,我感到非常痛惜傷心。同樣的手錶若不是我的而是朋友的,我卻不會傷心難過,還會告誡他說“怎麽這麽不小心,這個手錶的零件這裏找不到的!“ 手錶的價值高不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我的”手錶。對這個“我的”執著越深,痛苦就越大。

這個“我”再延伸到:我的觀點,我的教育,我的傳統等。我們各自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執著于自己看到的顔色,不停與人爭辯,造成不愉快甚至痛苦。

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物,五個不同的人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這些都只是自身的反應,“我“製造出來的形象。我在自己心裏和在別人心目中爲自己建立一個完美形象,若遭到別人侵略或破壞,便產生不悅感。同樣的我也爲別人建立他的形象。二十年前的一個人做了件我喜歡的事,我為他建立一個好人的形象。這個圖像被保留在腦中,二十年後重遇,這些年他或許變成了壞人?或者原本他就是個壞人,因爲一件好事我爲他建立的好人形象,只是我的想象而已。我又替所有”我的“建立各自的形象:我的兒子,我的妻子,我的母親等等。我愛我所建立的美麗的形象,對他們充滿展望,期待他們會圓我的夢,期待回報。我的兒子長大了會很聽話,會成爲有名望的醫生。某天我的兒子辱駡了我,這個我爲他所建立的形象破碎了,執著越大,痛苦也越大。

放下對“我”的執念,才能從痛苦中解脫。


6.    關於習性反應

有人在言行舉止上侮辱你,你起了習性反應與他展開對駡。佛陀說如果有人到你家給你送了份禮物,你不接受的話,他就得把禮物帶回家。同樣的道理,別人送你侮辱的禮物,你不接受,禮物還是他的不是你的。有人被侮辱説了句“這個仇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侮辱他的人也許下一秒就忘了,他卻帶著仇恨一輩子不開心,是在跟誰過不去?別人送你禮物,你接受了,除了你自己沒人該爲此負責。

這些道理聽起來簡單有理,但當真正面對時,主使我們的往往不是意識而是潛意識,儘管明白跟他對駡沒有意義,生氣無濟於事,但往往直接先起了反應事後才懊悔不是嗎?内觀禪修的目的就在於修煉我們的潛意識,不要被外來影響起習性反應。長時間靜坐會脚痛腰痛全身痛,我們要達成的就只是覺知和觀察這些實相,不起習性反應。説得簡單做起來一點都不容易,單是要控制心猿意馬的思緒只專注于呼吸和感受,就不是一件易事。我們的思緒從過去到未來來回奔騰,就是不願意停在當下。這個習性反應也稱之爲“業”,每個人的業不同,有人上了一次課程就完全脫胎換骨,也有人修了十幾年也不見效果。


「內觀」(Vipassana),意思是如其本然地觀察事物,它是印度最古老的靜坐方法之一。此技巧在超過兩千五百多年前重新被釋迦牟尼佛發現並將之傳授,以它做為普遍性的解藥,治療普遍性的痛苦,它就是生活的藝術。 此無宗教派別之分的技巧的目標是徹底根除內心所有不淨雜染,達到究竟解脫和最崇高的快樂。它的宗旨不是純粹治療身體上的疾病,而是從根本上治愈人類的痛苦。


希望凴著我有限的表達能力能大略傳達出内觀的精髓。一直想寫但沒寫的原因之一是因爲覺得自己算是個“失敗”的例子(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會懂😅),由我來介紹可能沒什麽説服力。但如上所言,不同人進度不同,不能因爲我個人不見效果就否定内觀的成效。對人生實相想有深一層瞭解的話,這個課程還是挺有啓發性的。也因爲瞭解了萬物皆空,後來接觸斷捨離感覺也容易得多。


也許有人會想一個包吃包住的免費課程,會不會事有蹺蹊意圖不軌?會不會是個邪教?初時考慮要參加我也擔心過,去的時候抱著視死如歸的精神,錢也不敢帶太多怕被騙財騙色XD 後來證明這些疑慮都是多餘的。第一次參加課程的學員必須嚴守十日内每日約十個小時的禪修靜坐,期間完全禁語,因爲説話就會不自覺地誇大掩飾,而且靜坐時會反復想説了什麽聽了什麽,更加無法專注。同樣的原因,手機書本音樂也都一律禁止。所以雖然費用全免,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耐忍受十日遠離娛樂和外界斷絕聯係的。不收費的原因,是因爲當我們付了費,就會不自覺的有所要求,可能會抱怨食物不對胃口,住宿坏境不舒服等等。不收費的課程就像出家生活,接受他人的供養施捨,以達到自我消融。另外即使完成了十日課程,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必須持續練習,畢竟外界誘惑很多,跟在寧靜的内觀中心修煉是完全兩回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内觀官網 瞭解詳細資料及查詢靠近自家的中心。如果想去其他國家的中心,根據我目前的經驗旅游簽證就可以,無需特別禪修簽證,包括緬甸。我去過的中心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臨時中心),紐西蘭,澳洲五個中心,英國,加泰羅尼亞和緬甸仰光,除了緬甸仰光中心的食物有點難吃之外,其他中心的食物(全素食)都超好吃的🤤(不是我的個人意見而是去過的學員老師都一致這麽認爲)。當然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衡量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毅力跟外界斷絕聯絡十日。如果有一些需要戒掉的癮(手機,酒,煙等等)這也是一個戒掉的好機會。


愿一切衆生快樂,安詳,解脫🙏


内圖片來自内觀中文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