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澳門有沒有新聞自由?」

這要看問問題的時態是用過去式、現在式、還是將來式,如果是過去式,澳門的新聞自由是存在,但若果是現在式,那肯定沒有!將來嗎?天曉得,相信要等中共這個極權政府倒台,換上了民主自由的政體後,澳門才有些機會。

不說不知,原來澳門報業在中國報業發展史上扮演過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外文報紙就在澳門出版,是一份葡文報章《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 創刊於1822年9月12日。六年後的1828年,另一份英文為主,中譯為副的中英雙語報紙《依徑雜說》也出版了,但因內容掲露太多清廷官場黑暗面而不久被查封。

至於中文報刊方面,則要等到1893年在葡文周刊《Echo Macaense》屬下,另外發行一份中文周刊《鏡海叢報》才出現,這是澳門第一份中文報刊 ,是國父(或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宣傳政治改革的輿論陣地,發行範圍遍及港澳、廣州、北京,甚至遠及海外華僑之都的美國舊金山。1897年2月《知新報》面世,令澳門又多了一份中文報章,是清末維新運動人物康有為、梁啓超和譚嗣同等人發表「維新救國」言論於華南地方的機關報。

由清末至中共政權成立之際,在短短50年間,澳門出版發行的報刊先後超過50多份,尤以中文報刊的發展更為迅速,不同報刊各有不同主張,有人提出要推翻帝制,有人支持君主立憲,有的只談風月,更有呼籲抗日救國,有的宣揚宗教信仰,各式其式,由於澳門曾是世界聞名的國際商埠,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鎮,所以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政治多元化因素,導至澳門發行的刊物立場百花齊放,出現百家爭鳴的現象!連清廷禁煙欽差大臣林則徐為了要了解外國人對禁煙的反應,也特意安排人手去翻譯澳門出版的外文刊物,作為禁煙對策的參考依據。

澳門之所以成為言論自由的「三不管地帶」,皆因積弱的晚清政府已乏力管控遠方的澳門,而到了中華民國建立,國民政府更無意干預澳葡政府的施政,就連「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那時也無暇插足澳門事務,加上澳葡政府對中文報業採取「無為」管治方式,任由澳門中文刊物自生自滅,讓澳門成為華人社會中言論最自由的地方。

50年代初,澳門曾出現過親臺灣政府言論的《群與力》週刊;而當年的《市民日報》在50年至60年代期間也明顯有親臺傾向,報紙還繼續使用「民國紀年」字樣。特別是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後,澳葡政府更取消了新聞檢查制度,讓言論自由,不受管制,只需自負民事法律和道義的責任,所以那段日子,澳門還能繼續看到自由民主形式的言論。

三、四十年前互聯網還未興盛時,澳門還是新聞媒體最活躍時期,當時全是紙媒天下,小小的澳門存在的報社(指中文日報)竟有八家,分別是《澳門日報》、《華僑報》、《大眾報》、《市民日報》、《星報》、《正報》、《現代澳門日報》,和《華澳日報》,當中發行量最多,佔了市場超過八成以上份額的《澳門日報》最具影響力,但可惜她是中共的新聞喉舌,不斷為極權的中共政府傳播訊息。

八、九十年代澳門的八大日報

《華僑報》是澳門八大紙媒中,新聞報導較為中肯的一家,她是來自香港《華僑日報》派員來澳開設的報社,不久《華僑報》與《華僑日報》脫離了依附關係和自負盈虧,雖然《華僑日報》的立場偏向反共,經常在報導中用到「共匪」、「左仔」等字眼,然而於1995年1月宣佈結業,有人猜測她的結業是政治原因,但影響不到澳門《華僑報》的運作,在新聞中她不像前者那麽反共,也不敢採用「共匪」或「左仔」等字眼,但卻不會露骨地為中共政權搖旗吶喊,在澳門保留一點不同聲音,可惜由於銷量少,只屬一些有獨立思考,或者教育程度較高讀者群喜歡看的報章,至於其他報社,全部加起來的總發行量,都只不過是《澳門日報》銷量的個位數字而已,所以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

澳門人能得知天下事,還有一個非常便宜的方法,就是免費收看或收聽香港的電子傳媒,由於香港電子媒體的大氣電波能覆蓋到與其一水之隔的澳門,所以澳門人和香港人一樣,每天都可以看到香港電視和聽到香港所有電台的節目,筆者的哥哥是個足球迷,年青時經常收聽香港電台的足球比賽直播,每逢大賽日子,例如精工、南華、或愉園之類的勁旅對決,他必然一早打開收音機聽球賽直播,而在澳門大街小巷均可聽到何鑒江或林尚義等足球評述員的聲音。

89年的六四事件,筆者一直在追看無線和亞視香港兩家電視台的新聞現場直播,直至因為太危險記者被迫撤離而停播為止,還記得亞洲電視新聞記者黃鐵彪便是當年最後一組撤離天安門廣場的香港記者。所以澳門人的目光可以放眼世界,能了解中國大陸的真相,真要多得香港傳媒的努力和貢獻,否則澳門人便會變成井底之蛙!

除了中文報章外(指日報),澳門還有一家電視台(包括中文頻道和葡文頻道)和電台,由於是電子媒體,可以透過大氣電波深入每個家庭,所以也成為澳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體,尤其是新聞節目更受澳門人歡迎,很多人都習慣收看或收聽新聞報導,以便即時知道最新在本土所發生的事。除了上述的主流媒體之外,澳門還有一些週刊,在發行量方面很少就更不用提了,不過中文週刊中的《訊報》其言論是最大膽敢言,而其他葡文週刊,由於受到語文溝通限制,絕大部分的澳門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只有葡人小圈子才有些讀者,筆者就不在這方面費時用字了!

澳門在回歸前還可以嗅到一絲新聞自由的氣味,所有傳媒的報導,澳葡政府不會出面干涉,也不會出現「拉人封艇」現象,市面還可以買到香港一些反共的報紙,例如《香港時報》、《工商日報》和《華僑日報》等,而澳門各家傳媒的立場如何,是否要擺明當中共喉舌、還是沉默不表態,又還是堅持強調民主自由,立場不一而足,媒體的風格全看傳媒個人的利益盤算而定,不像今天的澳門,絕大部份的媒體的立場和言論風格牢牢地被中共控制。至於澳門的新聞自由如何被扼殺,那是澳葡政府一直的不作為和各家媒體的操守問題,這些故事可由筆者當記者的年代說起,欲知過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