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要人通曉有史以來的所有歷史事件,更不是要對所有重要的歷史事件瞭若指掌。

有意義的歷史教育,是透過歷史事件去了解人類的本質,透過反思史事去培育自有的為人處事的價值觀。

因此如果拘泥於學哪些事件、不學哪些事件,而不討論歷史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檢討過去的教學成果、不去了解學生在發展完整人格上是否從史事中得到助益,那麼所有的爆料、披露、批評都只是買櫝還珠、捨本逐末的廢話。

我半數國高中同學之所以認識三國英雄、楚漢之爭,根本不是因為歷史課有用心學,而是透過電玩遊戲、電視電影。因此歷史老師該做的不是抱怨課本講誰不講誰,而是檢討、改善歷史的教法,探討該如何教會學生辨別哪些是歷史事實、哪些只是文藝創作,透過更有趣的教法從大眾文化手中拿回歷史教育的主導地位。

再者,教不教王朝更迭的政治史根本與學生了不了解各朝民俗的生活史風馬牛不相及,以此批判新課綱的教師連基本邏輯都沒學好,讓他們繼續教書恐怕只會誤人子弟。

在葛兆光等中國史學泰斗都在反思大中華史觀、中原王朝史觀的偏狹,提倡要把中國史放在全球史、東亞史的框架中從新角度觀照的時候,台灣人擺脫中華史觀,把中國史放進東亞史去學習才是發展和進步。不是中原王朝的人,卻還去學中原王朝的觀念,才是抱殘守缺。

總括而言,歷史教育跳脫傳統的教法,探索新的史觀、新的學史框架,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歷史的方法,而不是在課綱中推疊歷史事件,方為正確的發展路向。

端傳媒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