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走進一家商店,一但銷售員靠近,我會非常抗拒:你的微笑再燦爛也沒用,我早就看穿你「不懷好意」。我思想比較負面,總不相信銷售員會為顧客設想,選出最合適顧客的產品。不,這樣子說不太公允。也許銷售員推薦的產品性能的確不錯,只是不替我的錢包作考慮──但這偏偏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和銷售員屬性相沖。

我對商業社會有「潔癖」,我很久以前已經隱約察覺。但幾年前一份兼職令我的「潔癖」到達了新的高度。

那時候我在展銷活動中任職銷售助理。咦,剛才不是說討厭銷售員嗎?怎樣現在又當銷售助理。事情是這樣的:起初我以為「銷售助理」只是幫忙看守攤檔,再者,展銷活動的主題是教育,商業氣息應該沒那麼重吧──可惜我太天真了。

那時候,我在展銷攤位附近跟小朋友進行遊戲,然後指示小朋友和家長進入攤位領取禮物──當然,銷售員此時便會粉墨登場,先跟家長分析小朋友的學習能力,然後推銷公司產品。然而,即使只是這樣簡單的工作,尚未牽涉任何推銷環節,已經足以令我反感:我討厭「欺騙」。

我不是說公司有不良銷售手法,絕對不是。只是,我討厭利用別人的信任,尤其是小朋友。小朋友以為眼前的姐姐很好人,肯跟自己玩遊戲,還有禮物送,事實上姐姐不過是看中自己身上的利用價值──要是小朋友獨自在攤檔旁遊蕩,或者由工人姐姐陪同,公司交待殊不招待。對我來說,這是很尷尬的,當小朋友看見前面的小朋友可以玩遊戲,輪到自己的時候卻被拒絕。要是他們早慧,輕易洞察大人的心思,商業社會的虛偽說不定已經印記在他們腦海。

工作期間,我的確遇到幾個沒有「利用價值」的小朋友。我選擇盡快完成遊戲,然後悄悄地送上禮物,「打發」他們離開。然而有次被公司看見,對方提醒我不必這樣做。我心中的厭惡又再提升。我當然明白商業機構開門不是做慈善工作,但事實上,公司推銷的產品昂貴,在我眼中「性價比」有點低。(不過,中產家長買得起,也樂意花這筆錢在子女身上,那是無所謂的。)對於我這個沒有商業頭腦的人來說,公司利潤那麼高,而禮物不過是文件夾之類的便宜東西,用得着如此計較嗎?

商業社會裏面,「利益」是衡量事物的核心標準。當眼前有幾個人,招待哪一個好呢?當然是最有機會達成交易的那個。這麼一來,人便有了高低之分,基於其消費能力──街上招攬買家的地產經紀絕對不會靠近我。

我討厭銷售策略,甚至覺得這是一件「不道德」的事:顧客明明沒有購買該物品的需要或念頭,你卻為其製造需要購物的假象。一方面社會上多餘的產品愈來愈多,造成浪費。另一方面,大家的消費意欲愈來愈強,對財富的渴求也隨之提升,進一步被金錢奴役。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充斥着各種假情假意,更何況是利字當頭的商業社會。我經常好奇,究竟有多少銷售員真心相信自己手上產品的功用,真心希望推介給顧客?應該很少吧,不過不會完全沒有。(至於他們是否被自己的公司催眠,那是另話。)以前有老師分享,自己曾在暑假兼職推銷廚具,雖然銷量不錯,但試完知道這行業不適合自己。我在想,我的老師雖然不喜歡推銷,但必要時還是可以勝任相關工作。而我呢,簡直厭惡到極。所以,有些錢我注定賺不了,沒辦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