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的《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了一篇題為《利用新風險比例函數重新評估歐洲的環境空氣污染對心血管病的負荷》[1],近年全球透過大量隊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建立的「全球暴露死亡率模型」(Global Exposure Mortality Model),提供了新的風險比例函數 (New Hazard Ratio Functions),因此呼籲各國重新評估環境污染對疾病的負荷。

該研究發現:『單在歐洲,空氣污染每年導致79萬人提早死亡,全球因此死亡人數更達880萬人,比原有估計的450萬人高約一倍。... 研究發現在空氣污染、尤其是PM2.5細懸浮微粒影響下,平均每人提早2.2年死亡,當中40至80%是心臟病發、中風及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疾病。』[2]

原因是空氣污染物除了初期影響呼吸道及肺部外,空氣污染物會被人體吸收,透過血液運送至全身,傷害心臟以至整個血液循環系統,誘發心血管疾病,導致病情惡化,甚至提早死亡。[2]

既然有新證據證明空氣污染對市民健康的影響比原來的估算還要嚴重,對醫療系統造成更沉重的負荷,香港政府理應進一步收緊空氣污染指標,並從速改善空氣質素;然而,香港政府不但沒有跟隨世界衛生組織收緊空氣污染指標,反而暗道陳倉,表面上收緊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指標,卻容許更多超標日數,變相放寬空氣污染指標!

香港地球之友項目經理紀思思博士這樣形容今次政府提出的PM2.5新規定:『將毒藥溝淡一丁點,但強迫大家吸食更多次數,最終實際吸毒的分量其實是增加了!』[3] 道理淺而易見,可惜香港政府當市民是傻瓜。

健康空氣行動指出,PM2.5和室外空氣污染已被世衛界定為一級致癌物 (group 1 carcinogen),從下圖1一眼就可以看得出,大部份非洲和亞洲地區包括香港的PM2.5濃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高出很多,亦遠超世衛標準。即使利用舊模型估算,圖2 仍然顯示印度和中國包括香港因PM2.5而導致死亡的數字遠高於世界其他地方。

圖1 全球PM2.5的年均值。來源:HEI (2016) [4]

圖1 全球PM2.5的年均值。來源:HEI (2016) [4]

圖2 全球PM2.5導致死亡人數。來源:HEI (2016) [4]

圖2 全球PM2.5導致死亡人數。來源:HEI (2016) [4]

資料反映因PM2.5引致的死亡人數與當地的空氣污染指標有一定關係,而當世衛的指標規定PM2.5的年均水平在每立方米10微克以下,香港沿用的PM2.5指標竟比世衛的指標高出愈倍,並容許超標次數。指標分為24小時平均數及年均數,下圖3顯示今次香港政府提出修改的指標與世衛指標比較,其中關於PM2.5污染物的指標有以下的修改:(1) 24小時平均值由每立方米75微克以下,並容許9次超標改為每立方米50微克以下,並容許35次超標;及(2) 年均值由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改為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香港政府提出的PM2.5新指標比世衛指標仍高出2至2.5倍,而且容許超標日數大幅由9次增加至35次,變相放寬指標,直接加大市民的死亡及疾病風險。

圖3 政府報告建議修改空氣質素指標情況。來源:「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關注組 (2018) [5]

圖3 政府報告建議修改空氣質素指標情況。來源:「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關注組 (2018) [5]

不要看輕這些容許超標的日數,根據健康空氣行動引述香港大學團隊 (Lai et al., 2011 [6]) 的研究結果顯示,假如香港完全不容許有任何的可容許超標次數的出現,相對於現時各種污染物可以超標 3-18 次,將可以額外獲得 24% 的健康效益。而且這份研究是根據舊標準計算,當時容許超標的日數比新標準低得多。[7]

那麼為什麼香港政府要放寬空氣質素指標?根據最近環保局官員在環諮會的回覆中可以知道,香港政府制定空氣污染指標的目的並非為了改善空氣質素或改善市民健康,而是為了讓政府的工程項目可以通過環評法例,讓工程早日上馬而又不會背負污染環境之名。[7] 龍子維 (2019) 指出了過去幾次修改空氣質素指標的安排均與通過政府多項大型工程的環評報告有關。[8]

空氣污染已經影響到香港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政府的醫療負擔亦因而加重,市民日後的保險費也會受到影響,而部份從外國來港人士也因為香港的空氣污染嚴重而決定離開香港,或把公司搬離香港,從而影響到香港的長遠經濟利益。換言之,長期容忍空氣污染不但令支出增加,更會減少收入,賠上健康,性命不保!為了下一代,大家必須阻止今次政府假收緊、真放寬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

參考:

[1] Jos Lelieveld, Klaus Klingmüller, Andrea Pozzer, Ulrich Pöschl, Mohammed Fnais, Andreas Daiber, Thomas Münzel. (2019)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from ambient air pollution in Europe reassessed using novel hazard ratio functions,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z135,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135

[2] 明報 (2019) 德國研究:空氣污染致全球人均短命2.2年 880萬人提早死,3月13日。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9A%9B/article/20190313/s00005/1552466289312/%E5%BE%B7%E5%9C%8B%E7%A0%94%E7%A9%B6-%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8%87%B4%E5%85%A8%E7%90%83%E4%BA%BA%E5%9D%87%E7%9F%AD%E5%91%BD2-2%E5%B9%B4-880%E8%90%AC%E4%BA%BA%E6%8F%90%E6%97%A9%E6%AD%BB

[3] 紀思思 (2019) 吸多啲、死快啲,香港地球之友,3月20日。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5%90%B8%E5%A4%9A%E5%95%B2-%E6%AD%BB%E5%BF%AB%E5%95%B2/?fbclid=IwAR0AMiHb_Ue0GcgkQV6YC9YE2s8WBIjwAICfUDg0tcv2EnugtSsunVzv41U

[4]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2018) State of Global Air 2018: A Special Report on Global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and its Disease Burden,  Boston, MA: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

[5] 姚松炎 (2018) 香港新空氣質素指標仍落後於世衛標準,12月19日。 https://vocus.cc/@ecyY/5c1a1af3fd89780001931e71

[6] Hak-Kan Lai, Chit-Ming Wong , Sarah McGhee and Anthony Hedley (2011) Assessment of the Health Impacts and Economic Burden Arising from Proposed New Air Quality Objectives in a High Pollution Environment , The Open Epidemiology Journal, 4, 106-122. https://benthamopen.com/contents/pdf/TOEPIJ/TOEPIJ-4-106.pdf

[7] 健康空氣行動 (2019) 空氣污染一年超標 35 次可以改善健康?政府話係咁,3月5日。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4%B8%80%E5%B9%B4%E8%B6%85%E6%A8%99-35-%E6%AC%A1%E5%8F%AF%E4%BB%A5%E6%94%B9%E5%96%84%E5%81%A5%E5%BA%B7-%E6%94%BF%E5%BA%9C%E8%A9%B1%E5%96%BA%E5%92%81/

[8] 龍子維 (2019) 假達標,真發展,1月2日。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5%81%87%E9%81%94%E6%A8%99-%E7%9C%9F%E7%99%BC%E5%B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