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不應該「默認」台灣當局的「默認」作為

-公平公正公開「民主程序」由台灣人民共同決定台灣未來方向

兩年多前拙文: 【以「不默認」、「持續」原則,讓各國正確解讀台灣立場】一文中提及,台灣憲法學會理事長公法學者許慶雄教授多年來持續傳授「宣布獨立」之基本概念:

一、宣布獨立必須持續、分秒不可間斷。

二、當國際社會出現否認或反對的說法,必須立即提出反駁並抗議之。

三、不可對外自我否認是國家。

「持續」對外主張台灣是主權國家,是台灣「宣布獨立」過程,重要的基本要素。台灣人民有責任督促執政當局,而以民意為依歸的為政者,當然有義務代表台灣人民,「持續」堅持主張台灣的國家性,並維護「宣布獨立」的有效性。因此不能因為要參與國際組織或活動而中斷國家性,同時也「不可默認」台灣不是主權國家,「持續」主張獨立以維持時效性法效果。「不默認」、「持續」原則和概念,亦是聯合國及傘下各國際組織維持國際法秩序之基本原則。

 「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國爆發,世衛組織(WHO)排除台灣參與,並將台灣列入中國之一省,導致台灣的防疫表現即使受部分國家肯定而感自豪,然台灣仍然被部分國家視為「中國疫區」。在此同時各界與電子媒體也出現「港澳台」字樣的討論專欄(去年已有「港澳台」大學聯招相關廣告)。當然最主要原因是,台灣政府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外交政策,自我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由於此波「中國病毒」全球防疫行動,台灣的「國家性」遭受國際組織強行破壞,導致台灣人民入境部分國家不得不接受來自中國疫區的隔離措施,對此外交部長吳釗燮卻僅於2月2日召開國際記者會,公開批評世衛組織領導幹部們的發言,也僅此一次呼籲WHO更正錯誤,至今外交部官員們除了在要求訂正國際對我台灣的「稱號」上大做文章之外,未有任何「持續」宣布台灣的「國家性」之作為,辜負、違背台灣選民所賦予之職責。

更有不少無知的政客至今還沒有覺醒,不知道因為台灣還不是國家無法加入聯合國,不是聯合國會員,是無法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甚至有政客為全球女性總統名單未列「台灣總統」,特別在媒體前為此打抱不平。

數十年來,大多數台灣民眾似乎不知不覺也被「中華民國病毒」感染,症狀有如安非他命,無論平時或選舉完全不提「獨立建國」的有效藥方,只會反對北京政府消滅中華民國。就連中華民國的草包總統們,也因為感染中華民國病毒,至今還在捍衛中華民國這個政府的主權,假裝不知道現狀的兩岸關係之下,中華民國政府是沒有主權的。如果中華民國是有主權的國家,就是主張「兩個中國」,不敢主張「兩個中國」,卻整天對著媒體胡說八道、混淆視聽誤導台灣民眾。

相對於此,由於台灣目前已被WHO列入中國之領域,因此北京當局也不再「持續」伸張對台領土主權。何況「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北京不需要在意國際上如何稱呼「台灣」或「台北地區」。從現時點回想,其實從2019年初習進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軍艦飛機以環繞台灣宣示主權、同年6月初「香港反送中」台灣的立場,以及8月初蔡英文「希望今日台灣是明日香港」的論述,緊接著就是2019年11月中國肺炎疫情爆發之後的「台灣被列入中國領域」,也就是說,中國北京當局已將「對台領土主權」,從過去北京當局單方面的口頭式伸張,轉為兩岸之間的互相呼應和具體的行動。

總之,相較於中國北京在兩岸事務的積極主動性,如今的台灣當局,反而從過去勉強做到「不默認」退縮至「未持續」,此時此刻的台灣人民應該站起來,抗議當局「未持續」(等同默認)的敷衍作法,由台灣人民「不默認」、「持續」督促當政者,在捍衛台灣主權相關問題上,分秒皆須以維護整體台灣人民的最大福祉為優先考量。

台灣人民要求公平、公正、公開的「民主程序」(全民投票),由2360萬台灣人民,共同承擔決定台灣的未來方向。此波全球性中國病毒防疫行動,台灣被列入中國領域(等同第二個香港),對此台灣人民顯然是「被動的」受害者,台灣的法定位不是由世衛組織WHO可以決定,然為防止台灣人民「集體的默認」,被兩岸的中國政治實體視為有效的「民意」,台灣人民不應該再繼續「默認」。

中國北京不惜藉此波被視為「生物武器」殘害人類的疫情,企圖併吞台灣。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決心和意志,更不能因此而熄滅。台灣人真正應該打破的對象是中國的舊政權中華民國體制,而不是擊敗在該體制之下的任何政黨。希望所有愛台灣、愛這塊土地的台灣人,都能積極主動站起來,捍衛台灣的未來,為「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國」發聲,早日讓台灣可以成為適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權國家。

「正確知識是台灣建國的力量」。為早日打破「維持現狀」的迷思,讓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之真相」有正確的認知,是符合民主程序之前提,也是台灣接軌國際之前,現階段最重要的建國工程。如何結合2020大選後被分裂的資源,並將此轉化為具體的、有意義的草根教育及抗議之行動「主體」,老天或許還保留考驗台灣人民的智慧和行動之機會,為台灣獨立建國的最後一哩路努力以赴。

關鍵字: 時事、觀點、政治、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