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依靠現代傳媒與交通工具的幫助,人類所能認識到的環境範圍大抵不會超過半徑十公里以上,這也是最原始的人類以自身為中心認識世界的方式。然而,十八世紀以後隨著科技與商業的發展,人類幾乎能夠輕而易舉地知曉地球另一端的消息,凡是擁有足夠科技資本及開放社會條件的地方無不被整合到現今人們所說的「地球村」之內。二十世紀以後的現進國家人民總是沾沾自喜於「世界大同」的實現,卻沒有發覺自己的生活早已和認知分離,成為了「比例感失衡的行動者」。

從常識的角度來看,人知道一件事情該如何恰如其分的完成它多半是因為自己有過執行同樣事情的經驗,旁人的七嘴八舌在自己親身試驗之下便有辦法知道其可行性。但是當代人在資訊的接收上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能夠親身體驗的範圍,可能因為交通距離的限制、可能因為財富地位的落差,甚至可能因為現實生活的文化差異,種種都成了人們在資訊過剩的時代仍會產生隔閡的因素。這些分隔了人類肉體的因素,由於無法阻止精神上的共享,而使得人們要不是對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疑惑,要不就是欺騙自己只是還沒能力去實踐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想像標的,只能終日惶惶不安過日子,各個都成了自己與他人眼中的生活白癡。

這一切由於科技與交通突破所造成的副作用,不可能期待哪天突然消失,只能依靠人類自己的努力才能克服。要怎麼做?或許只有先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生活和慾望才能辦法從過剩的資訊中組織起與自身生命意識相符合的認知世界,也唯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認知世界才有辦法指導自己該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完美。唯有如此,人們才有資格說自己懂得生活、懂得自己。